林林總總說北極

  源遠(yuǎn)流長的歷史

  頑強的北極生命

  源開發(fā)與保護(hù)

 

 

 

   北極博物館 > 地球最北端的人 > 斯基摩人的傳統(tǒng)文化


愛斯基摩人貯存食物

將獵物的肉掛在房頂上,以防狗和北極熊偷吃

  大自然提供給愛斯基摩人食用的各種動物幾乎都具有遷移的習(xí)性,這就意味著愛斯基摩人必須貯存大量的肉和魚,作為每年出現(xiàn)一次或二次食物短缺時期的備用品。

  對于愛斯基摩人來說,打到獵物僅僅是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必須把獵物加以貯存以待食物淡季。人們在不大冷的時候和白晝時節(jié)做大部分加工工作。例如在阿拉斯加西北部的一個村莊,人們在5月殺死了一頭弓頭鯨,全村的人合力把鯨拖上岸,一起剖切鯨,然后把鯨肉、脂肪、鯨須和骨頭平分給每家。大家高興地把食物拖回家貯存起來。如果有必要,大家會一連兩天甚至三天,一邊挑選最美味的部分往自己嘴里放,一邊干活。對于愛斯基摩人來說捕到鯨是最快樂、最滿足的時刻。厚厚的鯨皮帶著一層脂肪,是愛斯基摩人的上等佳肴,愛斯基摩語稱之為muktuk。愛斯基摩人居住的大部分地區(qū)氣候不能保持食物長年冷凍,所以食物的保存是個問題。愛斯基摩人通常把魚和肉切成條,在太陽下或通風(fēng)處放二三天,使肉風(fēng)干、曬干,然后把一部分干肉放在獸皮做的口袋里,袋子里面放上一些海豹油,這樣處理后,在避免日曬的情況下,至少可保存一年。極地愛斯基摩人所處的地域中,一年只有幾個星期白天氣溫達(dá)到0℃以上,人們只需取出獵物內(nèi)臟,把整只獵物壓到巖石下保存即可。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在凍土下挖一個地窖貯存食物,放人窖中的肉很快便被凍上,二三年后仍可食用。人們習(xí)慣于將有些動物的肉腐爛后再吃。愛斯基摩人認(rèn)為腐爛后的肉非常好吃,道理大概和西方人喜愛味道刺鼻的奶酪相同。腐爛的海豹鰭是愛斯基摩人的高級食品,是招待朋友的佳肴。鯨脂、海豹脂是愛斯基摩社會中非常重要的商品,它不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也是愛斯基摩人祭神時用以贖罪的供品。居住在內(nèi)地的村民要到海邊的村莊用馴鹿肉等物交換鯨脂和海豹脂。切成方塊的鯨脂(海豹脂)放在皮囊中,避免日光直曬,一兩個月后就會變成透明、無味的液體,像植物油一樣,最下層則形成像橡膠一樣的殘渣。愛斯基摩人喜歡將脂油放到有陳腐的味道時再食用。愛斯基摩人把生肉和動物脂油放一起,或把脂油在太陽下曬幾天,加快腐壞的過程。

食品倉庫——不怕人吃,就怕狗吃

  食物的短缺,迫使愛斯基摩人為果腹而養(yǎng)成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入口,而不考慮口味如何的習(xí)慣,這樣不僅動物的肉和脂肪,動物的眼睛,還有一些非常有營養(yǎng)的器官如肝、腎臟、腦子、舌頭、心、胃、腸子和馴鹿的骨髓都可以拿來生吃。一般來說,動物的內(nèi)臟腥臭難聞,一般人聞起來都感到難以忍受,愛斯基摩人剖割獵物時隨手割下一段腸子塞人口中,大口吞食之狀,實在是讓外人難以想象。甚至動物身上的寄生蟲也成為愛斯基摩人喜愛吃的零食。愛斯基摩人直接喝海豹和馴鹿的血解渴,或者用動物血做湯。因為他們所吃的食物含有高蛋白和低碳水化合物,所以愛斯基摩人要飲用大量的水補充身體所需。愛斯基摩人歷史上死于食物中毒的現(xiàn)象比較多,千年積累的經(jīng)驗也不能使他們完全保護(hù)自己。不僅如此,吃生肉使得動物體內(nèi)的寄生蟲病傳染給了人,這種病雖不能致命,卻可以損害人的健康。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