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市場上常見一種變倍雙筒鏡,它的放大率在一定范圍內(nèi)可連續(xù)變化,這樣它便具有了多架定倍雙筒鏡的功能,使用起來比較方便。變倍雙筒鏡的缺點是視場小,結(jié)構(gòu)復(fù)雜。成像質(zhì)量不如定倍率的雙筒鏡。
視場是反映望遠鏡性能的另一個重要參數(shù)。與天文望遠鏡不同,雙筒鏡的視場經(jīng)常不以“度”作單位給出,而是給出在1000米(碼)處能看到的景物的最大寬度。如“131m/1000m”或“393Ft./1000Yd!北硎居眠@架雙筒鏡能看到1000米(碼)處的景物的最大寬度為131米(393英尺)。天文愛好者都習(xí)慣使用角度來表示視場的大小,它們之間很容易換算。對于上面的第一個表示式,視場:
θ=131÷17.5=7°.5
考慮到1碼等于3英尺,對第二個表示式,視場:
θ=393÷52.5=7°.5
雙筒鏡的視場是由棱鏡和目鏡的設(shè)計決定的?趶胶头糯舐氏嗤碾p筒鏡視場往往不同,大視場能給觀測帶來不少方便。但視場邊緣的像質(zhì)往往較差,價格也較貴。
雙筒鏡的相對口徑(即口徑與物鏡焦距的比值)比一般的天文望遠鏡大,而面狀天體在望遠鏡中的亮度與相對口徑的平方成正比,這就是雙筒鏡比天文望遠鏡適于觀測面狀天體原因。在許多雙筒鏡的說明書中經(jīng)常提到“出瞳直徑”。它是相對于入瞳直徑(即望遠鏡的口徑)而言的,它是由物鏡匯集的光束進入觀測者時的直徑。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鏡直徑與放大率的比值,如10×50的雙筒鏡出瞳直徑就是50mm/10=5mm。出瞳直徑越大.成像越亮。人眼瞳孔直徑在完全黑暗的時候最大,為7毫米,所以出瞳直徑不應(yīng)大于7毫米,否則一部分光線就會因為無法進入瞳孔而白白損失掉。一般來說。用于天文觀測的雙筒鏡出瞳直徑在7毫米左右為宜。通常認為7×50型雙筒鏡最適于天文觀測,它的出瞳直徑為7.1毫米,成像清晰明亮,視場較大,一般為7度左右,而且重量輕,易于手持觀測。隨著年齡的增加,瞳孔的最大直徑會逐漸變小。30歲左右時為6毫米,40歲以上一般只有4.5~5毫米。這時使用10×50的雙筒鏡較合適。
望遠望的極限星等m和分辨率δ的理論值分別為
m=2.1十51gD
δ"=140/D
(其中D為以毫米為單位的望遠鏡的口徑,δ的單位為角秒)。但是由于雙筒鏡的放大率較低及觀測時調(diào)焦不準(zhǔn)、大氣抖動等原因,極限星等和分辨本領(lǐng)都達不到理論值。雙筒鏡的這兩個參數(shù)制造商一般沒有給出,使用者最好能自己動手測一下,這對于更好的利用雙簡鏡很有幫助。
出瞳距離
出瞳距離是能夠看清整個視場時眼睛與目鏡的最后一片鏡片間的距離。它的大小對于戴眼鏡的近視患者非常重要,雖然摘掉眼鏡重新調(diào)焦后仍能看到清晰的像,但當(dāng)需要用肉眼和雙筒鏡反復(fù)交替觀測星空的時候就很不方便了。另外戴散光眼鏡的人如果摘掉眼鏡,無論怎么調(diào)焦也是無法看到清晰的像的。
要戴著眼鏡看清整個視場,出瞳距離至少應(yīng)為14~15毫米。當(dāng)出瞳距離少于8毫米時,即使不戴眼鏡的人使用起來也會感到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