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的軟體動物
鮑魚
鮑魚的肉很好吃,是名貴的海產(chǎn)食品。但它不是魚,而是一種爬附在淺海低潮線以下巖石上的單殼類軟體動物。
在鮑魚的身體外邊,包被著一個厚的石灰質(zhì)的貝殼,這是一個右旋的螺形貝殼,呈耳狀,它的拉丁文學名按字義翻譯可以叫作"海耳",就是因為它的貝殼的形狀像耳朵的緣故。
鮑魚的足部特別肥厚,分為上下兩部分。上足生有許多觸角和小丘,用來感覺外界的情況;下足伸展時呈橢圓形,腹面平,適于附著和爬行。我們吃鮑魚主要就是吃它足部的肌肉。
鮑魚生活在水流湍急、海藻繁茂的巖礁地帶,在沿海島嶼或海岸向外突出的巖角都是它們喜歡棲息的地方。鮑魚多爬匍于巖礁的縫隙或石洞中,它們分布的水深隨種類而不同,像我國北方的盤大鮑一般分布在10多米的水深處,在冬季為了避寒向深處移動,深度可達30米。到了春季慢慢上移,有的可在潮線下數(shù)米生活。
鮑魚喜歡吃褐藻或紅藻,像盤大鮑很喜歡吃裙帶菜、幼嫩的海帶和馬尾藻等。鮑魚的食量隨季節(jié)而有變化,一般水溫較高的季節(jié)吃得多;冬季不太活動,吃得少。
鮑魚的種類很多,分布也很廣,我國沿海都有鮑魚分布。在北方,以大連及長山島出產(chǎn)較多,出產(chǎn)的都是盤大鮑,它們的個體較大,呈卵球形。在南海則出產(chǎn)雜色鮑和耳鮑等,雜色鮑和盤大鮑的形狀相似,但個體較小;耳鮑體形較長,貝殼更像耳朵,它足部的肉最肥厚,平時貝殼不能完全把它包在里面。
寶貝
在海產(chǎn)的貝類中,有很多種具有非常美麗光澤的貝殼,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人們都是非常喜愛它們的。在這些種類中,最有名的是寶貝。在古代還沒有黃金、貨幣的時候,人們就是用這些寶貝的貝殼當作貨幣使用的。因此相傳下來,一切有價值的、珍奇的東西就都稱寶貝。寶貝是生有一個貝殼的單殼貝類,大部分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海洋里。在我國的福建、臺灣、廣東、海南以及東沙、西沙群島等沿海,都可以找到很多種寶貝。寶貝的貝殼一般都近于卵圓形,殼面非常光滑,而且隨著種類的不同具有各種不同的花紋,非常好看,猶如人工制造出來的美術(shù)品。
寶貝為什么那樣光澤呢?我們可以從寶貝的生活狀況來說明這個問題。
寶貝和其他貝類一樣,也是營爬行生活的。它在爬行的時候,頭部和足部都從殼口伸出來。除了頭部和足部以外,寶貝邊緣的外套膜就從貝殼的腹面兩側(cè)向上把貝殼整個包被起來。這樣,當寶貝活動的時候,貝殼總是被翻出來的外套膜所包圍,外套膜能經(jīng)常分泌琺瑯質(zhì),使貝殼著上光澤。
寶貝的種類很多,在我國沿海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就有40多種。其中最普通的一種叫貨貝,這是一種小型的寶貝,貝殼橢圓形,淡黃色或金黃色,背面常有兩道灰色的橫紋,極為光亮。這種寶貝,在古代曾被很多地區(qū)當作貨幣使用,F(xiàn)在我們寫的"貝"字,就是按照這種寶貝的形狀創(chuàng)造出來的。貨貝的分布范圍僅限于熱帶海區(qū),我國的海南省南部、西沙群島等地都很常見,退潮以后,在珊瑚礁上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它。另一種比較常見的寶貝叫緩貝,這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寶貝,貝殼淡褐色,上面被有縱橫交錯的棕色條紋和星狀圓斑,兩側(cè)緣及星部有紫褐色斑點。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