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金 石
青金石的英文名稱為Lapis Lazuli,來自拉丁語Lapis Lazuli,前者意指寶石,后者則指藍色的(寶石)。其工藝品稱“青金”,古稱“金碧”、“點黛”或“璧琉璃”。
青金石屬架狀結(jié)構(gòu)硅酸鹽中的方鈉石族礦物,化學(xué)分子式為(Na,Ca)4-8(AlSiO4)6
(SO4,S,Cl)1-2。屬等軸晶系。晶體形態(tài)呈菱形十二面體,集合體呈致密塊狀、粒狀結(jié)構(gòu)。顏色為深藍色、紫藍色、天藍色、綠藍色等。如果含較多的方解石時呈條紋狀白色,含黃鐵礦時就在藍底上呈顯黃色星點,玻璃光澤和蠟狀光澤,條痕淺藍色,半透明至不透明。均質(zhì)體,折光率1.5,雙折射率0.010。硬度5-6,純青金石密度2.38-2.45g/cm3,一般青金石玉料2.7-2.9g/cm3。解理不發(fā)育,斷口參差狀。在長波紫外光照射下發(fā)橙色點光,在短波紫外線照射下發(fā)白色熒光。濾色鏡下呈淡紅色,遇鹽酸緩慢溶解。
青金石與相似玉石的區(qū)別。與青金石容易混淆的有方鈉石、藍方石、藍銅礦。冒充青金石的贗品和代用品有著色碧玉、著色尖晶石、著色岫玉、料仿青金、染色大理石。相似玉石特征如下:方鈉石(又稱蘇打石),呈粗晶質(zhì)結(jié)構(gòu),顏色均一,硬度5.5-6,密度2.15-2.35,折光率1.483-1.487,質(zhì)地不如青金石均勻,有橙色和粉紅色熒光。藍方石,橙紅色熒光,密度2.44-2.5g/cm3,折光率1.49-1.504。藍銅礦,硬度小,為3.5-4,折光率1.73-1.83,性脆,無大的致密塊體。著色碧玉(又稱瑞士青金),用玉髓等假料人工著色而成,硬度大,為6.5-7,折光率1.54-1.55。著色尖晶石(又稱著色青金),用鈷鹽人工著色而成,硬度大,為8,折光率1.71-1.72。著色岫玉(又稱熗色青金),淺藍色,見不到黃鐵礦,油脂光澤強,硬度2.5-4,折光率1.56-1.57。料仿青金,用玻璃仿造,由著色的深藍色硫璜或玻璃構(gòu)成的,見不到黃鐵礦,玻璃光澤,貝殼狀斷口,性脆。染色大理巖,硬度小,小刀容易刻動,遇有鹽酸反應(yīng)明顯。
青金石的評價與選購。青金石主要有四種:青金石、青金、催生石、金格浪。青金石的工藝要求以深藍色、無裂紋、無雜質(zhì)、質(zhì)地細膩者為佳。青金石適合于女性佩戴,小巧玲瓏的金項鏈或其它首飾上穿上幾顆青金石,別具風(fēng)采。青金石也適合男性佩戴,男式禮服上配上深顏色的青金石飾物,更增添男士風(fēng)度。佩戴時遠離高溫過熱環(huán)境,防止失色。青金石首飾玷污之后,決不能用水浸泡和沖洗,以免表面的污垢向內(nèi)部滲透。選購時與相似玉石區(qū)分開,以防上當(dāng)。
青金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它以其鮮艷的藍色贏得東方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公元前數(shù)千年的古埃及,青金石與黃金價值相當(dāng)。在古印度、伊朗等國,青金石與綠松石、珊瑚均屬名貴玉石品種。在古希臘、古羅馬,佩戴青金石被認(rèn)為是富有的標(biāo)志。青金石因“其色如天”,又稱“帝青色”,很受古代帝王青睞,常隨葬墓中。青金石顏色端莊,易于雕刻,至今保持著一級玉料的聲望。人們還相信青金石可以治療憂郁癥及間歇性發(fā)燒癥。青金石還被用作繪畫顏料。
青金石是由接觸交代變質(zhì)作用形成,主要賦存于硅酸鹽-鎂質(zhì)矽卡巖中和鈣質(zhì)矽卡巖中。青金石的主要產(chǎn)地有美國、阿富汗、蒙古、緬甸、智利、加拿大、巴基斯坦、印度和安哥拉等國。中國至今未發(fā)現(xiàn)青金石礦床。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