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館> 風情篇> 鄂倫春族

“山嶺上的人們”——鄂倫春族

鄂倫春人

  鄂倫春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F(xiàn)有人口6965人。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扎蘭屯市、莫力達瓦旗、阿榮旗,黑龍江省的塔河縣、呼瑪縣、遜克縣、嘉蔭縣和黑河市。

  鄂倫春族生活的大小興安嶺,是中國東北地區(qū)、黑龍江流域的兩大山脈。大興安嶺由東北向西南斜貫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山高谷深、溪流縱橫;小興安嶺沿黑龍江上游斜向東南,山勢平緩。綿亙千里的興安嶺上,到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生長著落葉松、紅松、樺、柞、楊等耐寒樹種和木耳、蘑菇、榛子、都柿等土特產品和藥材。林中棲息著虎、熊、鹿、犴、狍、野豬、貂、狐貍、野雞等珍禽異獸。河里游弋著鮭魚、鰉魚等魚類。鄂倫春人世世代代就靠著一桿槍、一匹馬、一只獵犬,一年四季追逐著獐狍野鹿,游獵在這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50年代,他們才走出白樺林,走下興安嶺,開始半耕半獵的定居生活。90年代,興安嶺全面禁獵以后,狩獵活動才漸漸退出他們的生活。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清朝以前,人們一般都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打牲部”或“使鹿部”。“鄂倫春”這一名稱最早始見于清康熙22年。漢文史籍常將其寫作“俄倫春”、“俄爾春”、“俄樂春”、“鄂魯春”、“鄂倫奇”等。新中國成立后,統(tǒng)稱為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其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許多人還兼通漢語、鄂溫克語、達斡爾語。通用漢文。

  鄂倫春族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