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顯示器
當你聽人們談論起顯示器(或電視)時,可能會聽到一大堆術語,如什么垂直同步、刷新率、分辨率等,而且對這些東西具體指什么不太清楚。下面就是我們的詳細介紹,希望能夠對你產生一定的幫助。
其實,顯示器之間最大的差別在于顯示器所采用的顯像管的差別,在相同的可視面積下,顯像管的品質是決定顯示器性能是否優(yōu)越最關鍵的因素。CRT,就是陰極射線管,我們平時將CRT顯示器歸為一類,就是因為這一類顯示器雖然在功能、款式等方面差異較大,但它們的核心技術是一樣的,就是都采用陰極射線管。這種顯像管按照其外觀構造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球面屏幕
這是現在技術最成熟、使用范圍最廣泛的顯像管,但這種顯像管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隨著觀察角度的改變,球面屏幕上的圖像會發(fā)生歪斜,而且非常容易引起外部光線的反射,降低了對比度。
這種顯像管的優(yōu)勢在于價格很便宜,但由于它不可避免的缺陷,目前只有14英寸顯示器仍然采用這種傳統(tǒng)的球面管,相信隨著大屏幕顯示器的流行,采用這種顯像管的顯示器將逐漸退出主流市場。
2.平面直角屏幕(FST)
這種顯像管由于采用了擴張技術,使傳統(tǒng)的球面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向外擴張,也就是常說的平面直角顯像管。所以相對于球面顯像管來說,這種顯像管比傳統(tǒng)的球面顯像管看上去要平坦很多,同時在防止光線的反射和眩光方面也有了不少改進,加上比較低廉的價格,使之在15"以上的顯示器中得到廣泛的運用,也是現在市場上占有率最高的一種。但缺點在于還不是真正的平面顯像管。
3.柱面屏幕
SONY公司的Trinitron(特麗瓏)顯像管是典型柱面屏幕顯像管,這類顯像管的特點是從水平方向看呈曲線狀,而在垂直方向則為平面,就像圓柱形的側面。
由于這種顯像管采用一系列新技術,所以透光性能好,亮度高,色彩鮮艷明亮,適合對色彩表現要求高的場合,如平面設計。但是這種顯像管的缺點在于它所采用的條柵狀光柵的抗沖擊性能較差,因此不適合在嚴酷的工業(yè)場合應用。
在專業(yè)級的顯示器中,除了SONY本身,還有大量的廠家利用特麗瓏的柱面顯像管,生產著各自品牌的高檔顯示器。
另有一些新型的柱面顯示技術,如Mitsubishi(三菱)的Diamondtron(鉆石瓏)與Trinitron技術大同小異,而且從外觀看也很類似。三菱原創(chuàng)的Diamondtron鉆石屏,以高稠密間隙格柵(AG)以及新型三槍三束電子槍結構,使其獲得了與SONY特麗瓏別無二致的顯示效果。
 |
由于顯示器的屏幕表面不可能與電子槍是一個同心的曲面,所以必然會導致屏幕邊角的失聚,屏幕四周的聚焦不如中心位置清晰。針對這種情況,三菱公司采用了四倍動態(tài)聚焦電子槍,通過四組透鏡對電子束進行矯正,動態(tài)光束控制電路使屏幕四周的聚焦準確清晰。
三菱還對地磁場采用了高技術的措施,徹底抑制了畫面色彩不均勻和失真的現象,例如,在表現全部為白色畫面的時候,可以防止角落中的色彩不均勻,而顯示出純白色,同樣的,對于其他顏色也能極好地顯示。
4.真正平面屏幕(IFT)
從1998年開始SONY、三星、LG等許多公司都先后推出了真正平面顯像管,這種顯像管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實現真正的平面。越是平的屏幕,我們人眼觀看時的聚焦范圍越大,看起來就更逼真和舒服。但由于這種顯像管的成本比較高,所以采用這種顯像管的顯示器還不是很普及。
除了采用的顯像管不同以外,我們在選擇一臺顯示器時還會遇到其他很多的指標,這些指標決定了一臺顯示器的優(yōu)劣,同一品牌、同一尺寸的顯示器,由于指標不同,在價格上也會有不小的差異。那么這些指標是什么意思,究竟怎樣才是好的呢?下面來介紹一些顯示器常見技術指標的概念。
(1)掃描方式
掃描方式分為“逐行掃描”和“隔行掃描”兩種。隔行掃描是指每隔一行顯示一行到底后再返回顯示剛才未顯示的行,而逐行掃描是指順序顯示每一行。實際使用效果表明,逐行掃描比隔行掃描擁有更穩(wěn)定的顯示效果。
在相同的分辨率下,隔行掃描產生的圖像要比逐行掃描的抖動得厲害,早期的14寸顯示器都采用隔行方式,隨著顯示技術的提高和采用逐行技術的成本不斷降低,現在的顯示器都已采用了逐行掃描。
(2)點距(Dot Pitch)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顯示屏,就會發(fā)現顯示屏其實是由許許多多間隔的"小點"所組成,這些“小點”我們稱為熒光點。點距是指屏幕上兩個相鄰熒光點的距離,點距越小,顯示器顯示圖形越清晰。用顯示區(qū)域的寬和高分別除以點距,即得到顯示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最高可以顯示的點數。以14寸,0.28mm點距顯示器為例,它在水平方向最多可以顯示1024個點,在豎直方向最多可顯示768個點,因此極限分辯率為1024*768。
如果超過這個模式,屏幕上的相鄰象素會互相干擾,使圖象變得模糊不清。早期的14寸顯示器分為0.28、0.31、0.39mm幾種規(guī)格,前者一直延用至今,后兩者已經被淘汰;目前高清晰大屏幕顯示器通常采用0.28、0.27、0.26、0.25mm的點距,有的產品甚至達到0.21mm。
 |
(3)刷新頻率
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我們在顯示器和電視機上看到的動態(tài)圖像,實際上是由若干張靜態(tài)圖像連續(xù)“組成”的,在短短的一秒鐘內,顯示屏會進行許多次掃描。刷新頻率分為垂直刷新率和水平刷新率,垂直刷新率表示屏幕的圖象每秒鐘重繪多少次,也就是指每秒鐘屏幕刷新的次數,我們以Hz(赫茲)為單位。
VESA組織于1997年規(guī)定85Hz逐行掃描為無閃爍的標準場頻水平刷新率,水平刷新率又稱行頻,它表示顯示器從左到右繪制一條水平線所用的時間,以kHz為單位。
水平和垂直刷新率及分辨率三者是相關的,所以只要知道了顯示器及顯卡能夠提供的最高垂直刷新率,就可以算出水平刷新率的數值。所以一般提到的刷新率通常指垂直刷新率。
刷新率的高低對保護眼睛很重要,當刷新率低于60Hz的時候,屏幕會有明顯的抖動,而一般要到72Hz以上才能較好地保護我們的眼睛。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廠商在廣告中宣稱的最高刷新頻率指的其實是最低分辨率下的情況。
(4)視頻帶寬
視頻帶寬指每秒鐘電子槍掃描過的總像素數,我們可以用“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辯率×場頻(畫面刷新次數)”這個公式進行計算。與行頻相比,帶寬更具有綜合性,也更直接的反映顯示器性能。
但通過上述公式計算出的視頻帶寬只是理論值,在實際應用中,為了避免圖像邊緣的信號衰減,保持圖像四周清晰,電子槍的掃描能力需要大于分辨率尺寸,水平方向通常要大25%,垂直方向要大8%。
帶寬對于選擇一臺顯示器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太小的帶寬無法使顯示器在高分辨率下有良好的表現。
(5)分辨率
分辨率以乘法形式表現的,比如800*600,其中“800"表示屏幕上水平方向顯示的點數,“600"表示垂直方向顯示的點數。因此所謂的分辨率就是指畫面的解析度,由多少象素構成,顯然其數值越大,圖象也就越清晰。分辨率不僅與顯示尺寸有關,還要受顯像管點距、視頻帶寬等因素的影響。
(6)控制方式
由于顯示器在出廠時的設定的各項參數不一定適合我們的要求,所以在實際使用中,我們難免會對顯示器作出一定的調整和控制,這就涉及到顯示器的控制方式問題。從早期的模擬式調節(jié)到現在的數碼式調節(jié),可以說是越來越方便,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了。數碼式調節(jié)與模擬式調節(jié)相比,對圖像的控制更加精確,操作更加簡便,使用界面也友好得多。另外它可以讓我們存儲多個應用程序的屏幕參數,這也是十分體貼用戶的設計。
因此數字式調節(jié)已經取代了模擬式調節(jié)而成為目前調節(jié)方式的主流。數碼式調節(jié)按調節(jié)界面分主要有三種:普通數碼式、屏幕菜單式和飛梭單鍵式。各有特色,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根據操作界面的不同,數控又可分為普通數字調節(jié)和OSD“畫中畫”兩種。其中OSD可以直接在屏幕中顯示功能選項和調節(jié)狀態(tài),因此操作更為直觀,調節(jié)精度也更高。OSD方式已為越來越多顯示器所采用。
在控制功能方面,大多數顯示器都能對亮度、對比度、圖像大小、位置、失真等屏幕參數進行調節(jié)。而一些高檔顯示器更是具備色溫調節(jié)、三原色調節(jié)、聚焦控制等專業(yè)功能。
與LCD液晶顯示器相比,雖然液晶顯示器的歷史也算相當悠久的了,由于天生的缺陷,LCD顯示器的圖像畫質沒有標準CRT顯示器那么清晰。但由于液晶顯示器體積比CRT顯示器輕巧得多,耗電量也要小些,所以多用于便攜機上。另外,LCD顯示器不僅價格要比CRT顯示器貴2-4倍,而且通常屏幕都比較小,這也是制約LCD顯示器在臺式系統(tǒng)中流行起來的原因。
總之,顯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復雜的,但只有明白這些基本原理后,我們才會明白為什么高檔顯示器比低檔顯示器賣得貴,并不僅僅是因為屏幕尺寸的大小,更多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技術。
從發(fā)明至今,CRT顯示器已經走過了漫漫50年的時間。其實,不管什么純平面、黃金眼、短管等新技術的閃亮登場,CRT顯示器始終逃離不了CRT的基本工作原理。如果我們知道了其工作原理,這些看上去很新潮的技術,其實也并不神秘!當然,無可否認的是,應用了這些很新潮的技術,現在的顯示器肯定比10年前的顯示器更漂亮、更絢麗,也更利于環(huán)保和更廉價。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