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學說的起源
原子世界的信息
認識原子及核能
二戰(zhàn)期間核動態(tài)
核武器來勢洶洶
核能的有效利用
核危害與核廢料
中國核工業(yè)發(fā)展
巧妙應用放射性

 

 

   核能> 核能的有效利用



 

核火箭太空覓知音

  有的科學家確信外星人的存在,而且找到了許多令人信服的證據(jù)。現(xiàn)代科學家估計,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有億萬個像地球一樣生機盎然的星體。其中定有類似地球人的智慧生物生活著的星體,甚至有的已發(fā)展到比地球上更發(fā)達的核子時代。

  有了這樣的基本估計,人類決意出使茫茫太空去找覓知音人。1977年8、9月間,美國分別發(fā)射了“旅行者1、2號”無人駕駛宇宙探測器,帶上包括115張有代表性的地球圖片和35種自然音響錄音帶,先去拜訪太陽系中地球的姐妹星,隨后離開太陽系,飛向深空去尋找宇宙人。

  早在1913年,小說家韋爾斯在《人類的解放》一書中,曾大膽地幻想過帶著原子彈的原子飛機參加了歐洲戰(zhàn)爭。那時,科學家剛剛打開原子的一扇小窗,原子世界才透進了一絲黎明的曙光。后來,隨著原子世界大門被敲開,科學家們就大膽地設想用核能作動力來推進飛船。

  1955年,美國開始研究核子火箭。后來這項計劃曾一度因種種原因而進展緩慢,但在研究中,科學家已找到了一些有希望的設計方案。

  在征服宇宙的征途中,已邁出了可喜的頭幾步。人類已在寧靜的月球表面上留下了淺淺的腳印。還多次派出空間探測器對金星、火星。木星等地球的近鄰作近距離的考察,發(fā)現(xiàn)了許多前人未曾知曉的奧秘。然而,邁出這幾步,人們已經(jīng)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以美國登月計劃為例,就花費了十年時光和200多億美元。推動登月飛船的巨大土星號運載火箭,就有35層樓房那樣高。然后,由太空運輸船將燃料箱運往太空,并一一掛在核動力火箭上。帶足燃料的核動力火箭,載著宇航員離開地球軌道,飛向遙遠的星球,然后模仿登月航行,派登陸艙在外星體上著落。在完成考察任務后返回等候在軌道上的母船,對接后重返地球軌道。核動力火箭在地球軌道和遙遠星球之間往返運行,長期肩負星際航行的任務,無需返回地面。

  核火箭用的發(fā)動機是靠核燃料裂變時產(chǎn)生的巨大熱能,將推進劑加熱到極高溫度(4000℃以上)。推進劑因而獲得動能,以極高速度從尾部噴出,從而推動火箭高速飛行。

  由于核燃料體積小、發(fā)熱量大,核火箭可做到重量輕、體積小,化學燃料火箭根本不能與它抗衡。

  國外研究得比較多的核火箭發(fā)動機叫“過熱噴射式核發(fā)動機”。它的核心是一個小巧玲瓏的核反應堆,核燃料制成燃料元件,排成堆芯。啟動時將液氫打進堆芯,受熱后迅速變成攝氏幾千度的高溫氣體,從火箭尾部高速噴射出來,產(chǎn)生巨大推力,這種發(fā)動機比較容易實現(xiàn),也可能比化學火箭更經(jīng)濟。但由于沖量不夠大,還不能作為遠程的星際航行工具。

  第二種叫“等離子擠壓式核發(fā)動機”它的心臟也是一個核反應堆,但反應堆不是用來供熱,而是用來供電的。啟動時,先向Y型真空室注入推進劑(如液氫),接著馬上將兩端封閉起來,并接通電流,使推進劑加熱到攝氏70萬度。這時推進劑已成為高溫等離子體,它在電磁力的推動下,從火箭尾部噴出。由于噴出的等離子體可達極高速度(甚至接近光速),因此可以將火箭加速到星際航行所要的速度。

  第三種叫“氣體堆芯核發(fā)動機”。它是以氣態(tài)鈾或钚代替固體核燃料,利用氣體核燃料的裂變反應放出的熱量,把來自燃料箱的液氫加熱到極高溫度(9000℃以上),以強大的排氣流推動火箭。備有這種核發(fā)動機的火箭可肩負火星之行的光榮使命。

  最后一種叫“爆炸排氣式核發(fā)動機”。發(fā)動時向爆炸室內(nèi)注入少量核爆炸劑,利用核爆炸對室壁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來推動火箭前進。

通古斯爆炸與核動力飛船  飛出太陽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