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加速器
為認識原子核及其能量,除了反應堆這種設備以外,另一種核設施及實驗裝置是加速器。
1929年,勞倫斯發(fā)明了后來被稱為回旋加速器的“原子擊破器”,1932年建成世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這是一種有奇特效能的能夠加速帶電粒子的裝置。以后逐漸加大尺寸,在許多地方建成了一系列回旋加速器,致使他在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輻射實驗室成為世界物理學家參觀學習的基地。
 
勞倫斯還大力宣傳推廣用加速器中產(chǎn)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或中子來治療癌癥等疑難病。由于在回旋加速器及其應用技術方面的成就,勞倫斯獲得1939年度諾貝爾物理獎。
在二戰(zhàn)美國研制原子彈期間,勞倫斯從事過用電磁法分離鈾-235,以及用加速器生產(chǎn)钚-239的實驗研究,為探尋獲取美國首批原子彈的裝料途徑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到1948年,由勞倫斯建議制造的大型回旋加速器已能提供α粒子束、氘粒子束和質子束。同年初,物理學家加德西和拉蒂斯用回旋加速器的380MeV α粒子找到了介子,不久美國即開始建造第一座π介子工廠。從此,開創(chuàng)了一個高能物理的新時代。由于勞倫斯的倡議和推動,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建造了一臺6GeV高能質子同步穩(wěn)相加速器。物理學家們在這臺巨型加速器上進行高能物理研究,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發(fā)現(xiàn)。
費米與第一座核反應堆(下)
王淦昌與中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