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博物館 > 走進古生物博物館 > 化石--記錄生命足跡的文字 > 化石大觀

     
模鑄化石
    

葉子化石

  古生物學家把古生物遺體留在巖層或圍巖中的印痕和復鑄物稱為模鑄化石,它們可以根據(jù)與圍巖的關系被分為5種類型:印痕化石、印;⒛:嘶、鑄型化石和復合;。

  印痕化石是生物遺體(主要是軟體部分)因陷落在細碎屑沉積物或化學沉積物中所留下的印痕。腐蝕作用和成巖作用雖然使得遺體本身被破壞,但是印痕卻保存了下來,而且這種印痕還常常可以反映該生物的主要特征。腔腸動物的水母印痕、蠕蟲動物的印痕以及植物葉子的印痕等都屬于印痕化石。

殼菜—一種雙殼類

  印;ㄍ饽:蛢饶煞N。外模是古生物遺體堅硬部分(例如貝殼)的外表面印在圍巖上的印痕,能夠反映原來生物外表的形態(tài)及構造特征;內模是殼體的內表面輪廓構造留下的印痕,能夠反映該生物硬體的內部形態(tài)及構造特征。例如,雙殼類的兩瓣殼往往是分散保存的,當它們被沉積物掩埋之后,沉積物經(jīng)成巖過程固結成了巖石,而殼體有時被水溶解,但是卻在圍巖與殼的外表面的接觸面上印下了外模,同時在圍巖與殼的內表面的接觸面上印下了內模。

石燕—一種腕足動物

  模核化石分為內核和外核兩種。當腕足動物和某些雙殼類動物死亡之后,它們的貝殼經(jīng)常兩瓣完整地被埋藏起來,其內部空腔也被沉積物填充,在固結以及殼體被溶解之后,內部留下一個實體即稱為內核。如果殼內沒有被沉積物填充,當貝殼溶解后就會在圍巖中留下一個與殼大小相等、形狀一致的空間;這個空間如果再經(jīng)過充填,又會形成一個與原來的殼大小相等、形狀一致但是成分均一的實體,這樣的實體就被稱為外核。

  當貝殼被沉積物掩埋并且已經(jīng)形成外模和內核之后,殼質有時會全部溶解,然后又被另外某種礦物質填充,使得填充物象鑄造的模型一樣保留了原來貝殼的原形和大小,這樣就形成了鑄型化石。

  內模和外模重疊在一起的模鑄化石稱為復合;。當貝殼埋藏在沉積物中并形成內模和外模之后,如果貝殼隨后被溶解而在圍巖內留下了空隙,而后由于巖層的壓實作用而使外模與內模重疊在了一起,復合模化石就形成了。

[上一頁] [下一頁]

 
 
走進古生物博物館
 
生命起源于海洋
 
脊椎動物登臺
 
恐 龍 世 界
 
哺乳動物大爆發(fā)
 
從 猿 到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