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志

 

海洋攬勝

 
      

龍宮探寶

 
    

人類與海

   

海的兒女

    

 

 

有話要說

 
   

相關資源

 

 
 國家海洋局
 中國海洋信息網
 中國海洋報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博物館 > 人類與海 > 海洋自然災害與防范預報 > 海霧是怎樣形成的

 

毒霧封鎖達達尼爾海峽

達達尼爾海峽地理位置示意圖


  1995年2月13日清晨,一股濃密的大霧,籠罩在黑海、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一線,這一帶正是歐亞大陸的交界地區(qū),在馬爾馬拉海的東西兩端連系著世界上兩大著名海峽,東端為溝通黑海與馬爾馬拉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布爾海峽)。海峽全長30公里,成“S”型,平均深度為50米,最寬處位于北面第一彎道達3.4公里,最狹處在第二大橋為830米,海峽把歐亞大陸分開,也把土耳其分為歐亞兩部分,是黑海沿岸國家唯一出海口,也是國際上著名水道。西端為溝通馬爾馬拉海與愛琴海的達達尼爾海峽(恰納卡萊海峽),長65公里,寬7.5公里,水深70米,也是黑海國家進入大洋的唯一通道。這兩個海峽平日交通特別繁忙,每日來往船只多達二三百條,絕大多數都是萬噸和十萬噸以上的大型遠洋船舶,海霧使海峽造成擁擠,嚴重影響交通,船只慢行幾十公里的海峽要比平時多出幾倍的時間。

  這次濃霧一出現,就引起船員們的注意,他們普遍認為這不是一般的海霧,這種霧呈黃色,帶有刺鼻的硫磺味,經土耳其有關部門分析,這是嚴重的空氣污染造成的,是海峽兩岸汽車廢氣和冬季取暖燒煤排出的廢氣,廢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當海霧發(fā)生時,霧滴與二氧化硫微塵混合在一起,長時間徘徊在空氣中,是一種帶有毒素的海霧! 

倫敦霧

  2月正值隆冬,是當地最寒冷的日子,沿岸取暖排放的廢氣日益增多,從而造成這次有毒的濃霧。濃霧已使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北口能見度下降到零,土耳其不得不暫時關閉海峽,使這條十分繁忙的國際航道陷入癱瘓狀態(tài),造成海峽兩端各有100多條船舶停泊待命。由于這場濃密毒霧的出現,聯結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的達達尼爾海峽的通道也關閉了,造成有1000萬人口的伊斯坦布爾市的公路和空中交通相繼中斷,其影響是近幾年來少見的。

  因燒煤排出的二氧化硫引起的毒霧,在沿海城市會經常出現,以倫敦的煙霧最為著名。倫敦是國際上著名的大都市,18世紀曾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和國際貿易中心。倫敦位于泰晤士河谷,地勢低洼,在冬季常受南英格蘭一帶上空高壓脊的影響,使倫敦常處于無風、逆溫狀態(tài),極易形成霧,故倫敦有世界"霧都"之稱。1952年12月5-8日,在4天時間里,由于煙塵中的二氧化硫在逆溫條件下形成的毒霧持續(xù)不散,使數以萬計的市民感到呼吸不暢,患病者日益增多,最終因這場毒霧致死的人數高達4000多人,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毒霧災害,震驚全球,促使英國政府采取緊急措施,杜絕冬季用煤取暖,才逐漸恢復了倫敦冬日的原有面貌。今日倫敦,泰晤士河畔水鳥成群棲息飛翔,在遠處遙望河旁的英國國會大廈清晰可見,更遠處的倫敦橋仍歷歷在目,以往濃霧籠罩倫敦的混沌景象早已成為歷史。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