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館> 風情篇> 柯爾克孜族

 

袷袢、氈帽與頭巾

  柯爾克孜人世居帕米爾高原,以游牧為生,遼闊的草原、皚皚的雪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柯爾克孜兒女,也決定了他們的經(jīng)濟與文化特點。從服飾來看,牲畜的皮毛和毛織品是他們的主要衣飾原料。服裝式樣,男以袍式為主,女以裙裝居多。

盛裝

  柯爾克孜男子最典型的衣裝,是上身穿繡有花邊的白色圓領套頭襯衫,外穿用羊皮、駝毛布或棉布制作的“袷袢”(交領長衣),腰束皮帶或繡花布帶。下穿棉布或條絨布縫制的寬腿長褲或皮褲,腳穿長統(tǒng)皮靴。青年男子的褲管較細,外側開衩,衣襟、衽邊、袖口及褲腳等處繡有花紋圖案。男服多為黑、白色,年輕男子亦有用藍色和棕色的。女子著連衣裙,外套金絲絨緊身坎肩,下裝為燈籠褲,腳穿花靴,外出時也常穿“袷袢”。已婚婦女,尤其是中老年婦女也穿各種短上衣、大衣和短裙。老年女服為黑、白、藍色,年輕婦女喜歡紅色、綠色、黃色和棕色。在所有色彩中,紅色最多,他們認為紅色象征著快樂和幸福。

  柯爾克孜族的帽子種類繁多而又極富民族特色。男子一年四季常戴紅、綠、藍、紫或黑色的燈芯絨圓頂小帽,小帽外還要根據(jù)季節(jié)戴各種皮帽或氈帽。在眾多的帽子中,最典型而又最普遍的是一年四季常戴的、用羊毛氈制作的白氈帽。這種帽子為平頂或尖頂四棱的卷檐形,帽檐的里面鑲有一條黑布或黑平絨,向上翻卷,黑邊異常醒目。帽檐左、右兩邊各開一口,將其分成前后兩半,同時上卷,可以遮雪避雨;將前檐垂下,可以遮蔽陽光;兩檐同時垂下,可以防止風沙。這種白氈帽是從服飾上識別柯爾克孜族最鮮明的標志,柯爾克孜人也非常珍惜它,將其奉為“圣帽”。平日不用時,把它掛在高處或放在被褥、枕頭等上面,不能隨便拋扔,更不能用腳踩踏,也不能用它來開玩笑,認為這是不吉利的?聽柨俗稳伺宕鬟@種白氈帽已有悠久的歷史。關于這種帽子的來歷,至今在柯爾克孜族中還流傳著一個傳說。古代,柯爾克孜族有一個英俊、勇敢而又足智多謀的國王,在長期的征戰(zhàn)過程中,他經(jīng)常感到出戰(zhàn)時其軍民衣帽不一、戰(zhàn)馬多色,影響軍威和戰(zhàn)斗力。于是,在即將遠征之前,他召集四十位謀臣,下令統(tǒng)一戰(zhàn)馬的顏色,并要他們用四十天時間,給每個軍民準備好一頂統(tǒng)一的帽子,這頂帽子既要象一顆光芒四射的星星,又要象一朵色彩斑斕的花朵;既要象一座白雪皚皚的冰峰,又要象一個綠草如茵的山環(huán);既能躲避雨雪,又能防止風沙襲擊。三十九天過去了,三十九位謀臣都因設計的帽子未能達到國王的要求而一一被殺。最后,第四十位謀臣的一位才貌出眾、聰明能干的女兒急中生智,設計出了這種白氈帽,國王非常滿意,便下令所屬軍民戴用,從此傳襲至今。

駕鷹的獵民

  未婚女子戴紅色絲絨圓頂小花帽或用水獺、旱獺皮做的頂系珠子、纓穗、羽毛的紅色大圓頂帽子;年輕已婚婦女喜扎紅色、綠色頭巾;中老年婦女都披白色頭巾。按傳統(tǒng)習慣,女人出嫁以后一定要戴頭巾或纏布,尤其是外出或在老人面前,除了眼、鼻和嘴外,其它部位一定要用頭巾蓋住,否則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