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博物館 > 二十世紀新建筑 > 主要建筑
  

帝國州大廈

(Empire State Building)

帝國大廈

  又譯稱帝國大廈,摩天樓的代表之一,20世紀30~70年代間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帝國州是美國紐約州的別稱,大廈因而得名。建于1929~1931年,在紐約市中心第 5大道和第34街的轉角處。大廈的建筑師為R.H.施里夫、W.F.拉姆和A.L.哈蒙,工程師是H.G.巴爾科姆。

  帝國大廈號稱102層。由地面至第102層觀光平臺的高度為381米,1950年在頂部加建電視塔后為448米。大廈只有下面的85層供租賃用,標準層層高約3.5米。上面的17層實際上是以電梯為主的塔樓,當初設計時曾設想作系泊飛艇之用。建筑占地長130米,寬60米。紐約市1916年頒布的法規(guī)規(guī)定,凡高層建筑每到一定高度,必須從馬路向內退一段距離。因此,大廈在第6層、第25層、第72層、第81層和第86層分別縮進,體形略呈階梯狀。

帝國大廈

   帝國州大廈比例勻稱,它的外形輪廓一度成為摩天樓的象征和紐約市的標志。大廈底部 5層的外墻為石灰石和花崗石貼面,自第6層起即以金屬板窗框和窗間墻相間。那些閃閃發(fā)亮的鍍鎳鋼板組成的垂直向上的圖案,在朝陽和晚霞輝映之下,光彩耀目,為建筑造型藝術效果開辟了新的境界。

   大廈為鋼框架結構,采用門洞式的連接系統(tǒng),即在大梁與柱的接頭處,把梁兩端的厚度加大,呈1/4圓形,以增加梁和柱的鉚接面。這種做法保證了剛度,但用鋼量大,在空間使用率上也不經(jīng)濟。大廈的重量為365000噸,用鋼51900噸,每平方米用鋼206公斤。施工時在大廈縮進的平臺上置放起重機,因此全部鋼結構得以在6個月內安裝完畢。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