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和研究數(shù)學的一些體會 (二)

三 搞研究工作的幾種境界 

1、照葫蘆畫瓢地模仿。模仿性的工作,實際上就等于做一個習題。當然,做習題是必要的,但是一輩子做習題而無創(chuàng)新又有什么意思呢? 

  2、利用成法解決幾個新問題。這個比前面就進了一步,但是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也應區(qū)別一下。直接利用成法也和做習題差不多,而利用成法,又通過一些修改,這就走上搞科學研究的道路了。 

3、創(chuàng)造方法,解決問題,這就更進了一步。創(chuàng)造方法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是自己能力的提高的重要表現(xiàn)。    

  

4、開辟方向,這就更高了,開辟了一個方向,可以讓后人做上幾十年,成百年。這對科學的發(fā)展來講就是有貢獻。

 我是粗略地分為以上這四種,實際上數(shù)學還有許多特殊性的問題。象著名問題你怎樣改進它,怎樣解決它,這在數(shù)學方面一般也是受到稱贊的。在二十世紀初希爾伯特提出了二十三個問題。這許多問題,有些是會對數(shù)學的本質產生巨大的影響。費爾馬問題我想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這個問題如用初等數(shù)論方法解決了,那沒有發(fā)展前途,當然,這樣他可以獲得“十萬馬克”。但對數(shù)學的發(fā)展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而庫麥爾雖沒有解決費爾馬問題,但他為研究費爾馬卻創(chuàng)造了理想數(shù),開辟了方向,F(xiàn)在無論在代數(shù)、幾何、分析等方面,都用上了這個概念,所以它的貢獻遠比解決一個費爾馬問題大。所以我覺得,這種貢獻就超過了解決個別難題。 \

我對同志們提一個建議,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研究工作還有一條值得注意的,要攻得進去,還要打得出來。攻進去需要理論,真正深入到所搞專題的核心需要理論,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要打得出來,并不比鉆進去容易。世界上有不少數(shù)學家攻是攻進去了,但是進了死胡同就出不來了,這種情況往往使其局限在一個小問題里,而失去了整個時間。這種研究也許可以自娛,而對科學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的建設是不會有作用的。 

四 我還想跟同學們講一個字,“漫”字

我們從一個分支轉到另一個分支,是把原來所搞分支丟掉跳到另一分支嗎?如果這樣就會丟掉原來的。而“漫”就是在你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擴大眼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轉到另一分支,這樣,原來的知識在新的領域就能有用,選擇的范圍就會越來越大。我贊成有些同志鉆一個問題鉆許多年搞出成果,我也贊成取得成果后用“漫”的方法逐步轉到其它領域。 

鑒別一個學問家或個人,一定要同廣,同深聯(lián)系起來看.單是深,固然能成為一個不壞的專家,但對推動整個科學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單是廣,這兒懂一點,那兒懂一點,這只能欺欺外行,表現(xiàn)表現(xiàn)他自己博學多才,而對人民不可能做出實質性的成果來。

數(shù)學各個分支之間,數(shù)學與其它學科之間實際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以往我們看到過細分割、各搞一行的現(xiàn)象,結果呢?哪行也沒搞好.所以在鉆研一科的同時,把與自己學科或分支相近的書和文獻瀏覽瀏覽,也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