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在于學習,天才由于積累

最近,黨向我們提出了向科學大進軍的莊嚴號召,要我們在十二年內在主要科學方面接近世界的先進水平。這個號召使廣大青年科學工作者感到巨大的鼓舞,許多青年人并且訂了幾年進修計劃。這是一個十分可喜的現象。這里我想提出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必須認識攻打科學堡壘的長期性與艱巨性。應該象軍隊打仗,要拿下一個火力頑強的堡壘一樣,不僅依靠猛沖猛打,還要懂得戰(zhàn)略戰(zhàn)術。向科學進軍不但要求有大膽的想象力,永不滿足于現有的成就,而且要踏踏實實從眼前的細小的工作做起,付出長期的艱苦勞動。

聽說許多大學畢業(yè)的青年同志正在訂計劃,要在若干年內爭取副博士。但我要奉勸大家,不要認為考上副博士就萬事大吉,也不要認為將來再努一把力考上個博士就不再需要搞研究了。

   

不,科學研究工作是我們一輩子的事業(yè)。我們的任務是建設共產主義的幸福社會,是要探索宇宙的一切奧秘,使大自然力為人類服務,而這個事業(yè)是永無盡止的。若單靠沖幾個月或者兩三年,就歇手不干,那是很難指望有什么良好成績的;即或能作出一些成績,也決不可能達到科學的高峰,即使偶有成功總是很有限、極微小的。

解放前我們看見不少的科學工作者,他們一生事業(yè)的道路是:由大學畢業(yè)而留洋、由留洋而博士、由博士而教授,也許他們在大學時有過一顆爬上科學高峰的雄心,留洋時也曾經學到一點有用的知識,博士論文中也有過一點有價值或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但一當考上了博士當上了教授,也就適可而止了;把科學研究工作拋之九霄云外,幾十年也拿不出一篇論文來了。這實在是一件很可惋惜的事。當然那主要是舊社會的罪惡環(huán)境造成的。

今天我們的環(huán)境不同了,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為科學事業(yè)開辟了無限廣闊的道路,F在我們可以安心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去大力從事科學活動,努力鉆研創(chuàng)造。我們的科學事業(yè)已成為整個社會主義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就不應該再抱著拿科學當“敲門磚”的思想,而應該為自己樹立一個最高的標準和目標,刻苦堅持下去,為人民創(chuàng)造的東西越多、越精深才越好。

有些同志之所以缺乏堅持性和頑強性,是因為他們在工作中碰了釘子,走了彎路,于是就懷疑自己是否有研究科學的才能。其實,我可以告訴大家,許多有名的科學家和作家,都是經過很多次失敗,走過很多彎路才成功的。大家平?匆娨粋作家寫出一本好小說,或者看見一個科學家發(fā)表幾篇有分量的論文,便都仰慕不已,很想自己能夠信手拈來,便成妙諦;一覺醒來,譽滿天下。

其實,成功的論文和作品只不過是作者們整個創(chuàng)作和研究中的極小部分,甚至這些作品在數量上還不及失敗的作品的十分之一。大家看到的只是他成功的作品,而失敗的作品是不會公開發(fā)表出來的。要知道,一個科學家在他攻克科學堡壘的長征中,失敗的次數和經驗,遠比成功的經驗要豐富深刻得多。失敗雖然不是什么令人快樂的事情,但也決不應該氣餒。在進行研究工作時,某個同志的研究方向不正確,走了些岔路,白費了許多精力,這也是常有的事。但不要緊,你可以再調換一個正確的方向來進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已有的經驗,再繼續(xù)前進。

根據我自己的體會,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有些同志也許覺得我在數學方面有什么天才,其實從我身上是找不到這種天才的痕跡的。我讀小學時,因為成績不好就沒有拿到畢業(yè)證書,只能拿到一張修業(yè)證書。

 

在初中一年級時,我的數學也是經過補考才及格的。但是說來奇怪,從初中二年級以后,就發(fā)生了一個根本轉變,這就是因為我認識到既然我的資質差些,就應該多用點時間來學習。別人只學一個小時,我就學兩個小時,這樣我的數學成績就不斷得到提高。

一直到現在我也貫徹這個原則:別人看一篇東西要三小時。我就花三個半小時,經過長時期的勞動積累,就多少可以看出成績來。并且在基本技巧爛熟之后,往往能夠一個鐘頭就看完一篇人家看十天半月也解不透的文章。

所以,前一段時間的加倍努力,在后一段時間內卻收得預想不到的效果。是的,聰明在于學習,天才由于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