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病毒樣顆粒與埃博拉疫苗研發(fā)

微知ICV
2014年12月22日
今年2月以來,非洲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愈演愈烈,目前甚至已擴散至歐洲和美國。據WTO統(tǒng)計,截止10月31日,非洲、美國和西班牙等八國(其中,尼日利亞與塞內加爾已經宣布結束疫情)累計出現(xiàn)埃博拉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為13567例, 4951人死亡。

史無前例的埃博拉疫情需要救治的藥物和治療性疫苗。然而,目前國際上仍然沒有針對埃博拉的特異性藥物,也無獲準使用的埃博拉疫苗。盡管美國正在加緊研制兩款埃博拉疫苗,英國開發(fā)的疫苗已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并預計2015年初可能小規(guī)模使用疫苗。但這些疫苗是否有效,在人群中大規(guī)模的使用是否引起不必要的甚至災難性的副反應,尚不得而知。

日前,我國專業(yè)從事烈性病毒研究的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經過集體攻關,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埃博拉病毒外殼,但沒有其核酸內容物的病毒樣顆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在疫苗、藥物研制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摘自Heinz Feldmann, 2014. DOI:10.1056/NEJMp1405314. 譯:武漢病毒研究所

那么,什么是VLP呢要了解VLP,首先得了解埃博拉病毒的結構。如圖例所示,埃博拉病毒顆粒外表有許多突出的糖蛋白(Glycoprotein,GP)三聚體,是機體識別并產生極強免疫反應的病毒分子。在病毒囊膜的內側還有多個蛋白質分子,又稱為基質蛋白。科學家發(fā)現(xiàn),基質蛋白VP40和GP蛋白能自動組裝成與埃博拉病毒顆粒相似的空殼,即VLP。

得到VLP,對控制埃博拉疫情又將起怎樣的作用?由于VLP不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成份,因而不具有感染性。最主要的是,VLP保留了病毒GP蛋白質的高免疫原性,所以VLP是發(fā)展抗埃博拉病毒疫苗的首選。利用這個特性,科學家可以在實驗室里大量生產VLP。用這樣的VLP作為疫苗給人類接種,可以激活機體針對埃博拉病毒GP蛋白的免疫反應,接種疫苗的人就可能抵御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了。
據了解,武漢病毒所在中科院院長基金特支項目的支持下,成功構建的VLP,具有自主產權。該研究所張波研究員還在利用他領導的課題組改造的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制備新型埃博拉VLP。這種VLP具有單次感染細胞的活性,也是可以在一般實驗室安全使用的。這種VLP則是深入了解埃博拉病毒在細胞里的生命周期規(guī)律的極佳工具。
中科院的科學家還在夜以繼日的創(chuàng)制各種埃博拉病毒檢測產品,研制各種中和性抗體,探索各種有趣且十分重要的研究病毒的各種工具。相信有這樣一群科學家在我們身邊,我們抗擊可能的埃博拉入侵就有了更多保障。請繼續(xù)關注我們后續(xù)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