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城市環(huán)境管理;治理揚塵;撒水與治塵;立交橋下?lián)P塵治理;墻面設計與治塵;屋頂揚塵治理;樹坑露土覆蓋法;礫石鋪設工地;城市綠化與塵污染;社區(qū)自助綠化
文體:建議信
正文:
尊敬的北京市揚塵治理建議征集熱線:
謝謝你們開設了熱線。以下是我提交的八點建議:
1、 撒水車不宜多用:
道路撒水是北京治理馬路揚塵的措施之一。然而,通過撒水沉降到地面的塵土會很快在水干后就再次被揚起,因此費了水卻治不住塵。而且,成天跑在馬路上的出租車司機對道路撒水多有抱怨,原因有二:一是水車撒下的水與地上的土形成了泥漿,泥漿再由馬路上疾駛的車輪飛濺而起,甩在他們的車身上,害得他們天天都得用高壓水槍洗車,這無疑給北京的水資源增加了更大的消耗;二是水車多在早晚向馬路撒水,冬季天冷時,水撒上地面后極易結成薄冰,這會給道路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去年引發(fā)的交通事故頻頻。從這些因撒水而引出的大問題來看,通過道路撒水來治理揚塵的做法需要修改。據出租司機們反映:吸塵車對馬路表面塵土的清除效果比撒水車好。
2、注意立交橋下的揚塵源:
北京的立交橋下常常是積塵嚴重的地方(比如西三環(huán)路),由于周邊日夜交通繁忙,這些死角成為了馬路邊的揚塵源。但如果將立交橋下的水泥硬化地面改造成為由礫石鋪成的多孔隙地面,積塵就會被吸附入孔而大量減少。由于礫石地面有透水性和消減噪音的能力,將立交橋下硬化的水泥地改造成為礫石地還有助于改善立交橋與周邊環(huán)境的作用,主要是能讓橋面上的降水滲入地下,讓周邊環(huán)境的塵土進入礫石的孔隙中,并使這些交通繁忙地段的噪聲得到降低。
3、注意增加墻面的粗糙性:
北京新建的立體路段的墻面都以光滑的表面為主,其實立交橋墻面最好是粗糙的,才會幫助減少揚塵。這是因為,光滑的墻面會產生很強的熱反射,而且光滑的墻面無法吸附塵粒,因而這樣的道路上熱島效應重,塵粒飛揚,空氣質量差。相反,在墻面粗糙的立交橋地帶,墻面能夠滯留塵粒、利于植物的攀緣,地面的熱氣流明顯減弱,對降低揚塵很有幫助,而且還有減少噪聲的作用。用立體綠化來改造光滑的墻面不失一個好措施,但最重要的應當是立交橋墻面的設計者要了解墻面構造與城市空氣質量的關系。
4、注意減少城市屋頂?shù)膿P塵:
北京城市樓房的平屋頂上多有積塵甚至廢物堆積的問題。清理干凈屋頂并在屋頂上鋪一層礫石會有很好的吸塵作用。鋪了礫石的屋頂還有明顯的降溫效果,夏季可使頂樓表面降溫10多攝氏度,這能使頂樓的住戶少開空調,進而節(jié)約能源,減少熱空氣的排放。環(huán)境中的熱空氣少了,有利于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沉降。屋頂上鋪礫石層是歐洲、北美和日本等國城市減少屋頂揚塵的常用方法。
5、注意對道路邊樹坑裸土的遮蓋:
北京城市道路邊的樹坑多是裸土狀態(tài),由于車來人往,路邊樹坑成了道路揚塵的來源之一。許多發(fā)達國家的城市高度重視對路邊樹坑裸土的遮蓋問題,使用最普遍的簡單方法是:把修剪樹木產生的廢樹枝粉碎成為拇指大的木屑塊,然后將這些木屑塊放到道路邊的樹坑中,裸土就被木屑塊覆蓋住了。由于木屑塊組成的表面孔隙多,它還能對周邊道路上來往車輛釋放的部分顆粒物起吸附作用,因而有助于凈化空氣。此外,因木屑是有機質,覆蓋樹坑能為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昆蟲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并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由此增加樹坑土壤的透氣性、透水性和肥力,使路邊樹木的生長更健康。多而茂盛的樹木對城市的空氣質量大有益處。有人擔心:用木屑覆蓋樹坑可能不利于防火。其實,因木屑覆蓋層有極好的保濕能力,失火的可能性很小。與其僅僅因為擔心而不采用這樣的好方法,還不如在北京的一些區(qū)域開展試驗來觀察方法的可行性。畢竟,火是可防的,而空氣質量影響的卻是整個城市的健康。
6、工地地面要避免硬化而應當使用礫石進行軟覆蓋:
治理工地揚塵的最好方法不是硬化地面,而是將礫石鋪在工地的裸露土地。礫石形成的多孔隙地面吸塵好、能透水、不反射熱、易回收,而且,在礫石地面上卸貨時不易產生噪音與揚塵。相反,如果工地地面被水泥硬化了,工地的熱島效應會很高,且由于硬化地面不吸塵,為降塵需要不斷地撒水,這會浪費水資源。因硬化地面不透水,工地撒的水或降下的雨水在工地表面形成的泥漿只能流向周邊環(huán)境的道路上,泥漿干后即刻成為揚塵源。此外,在硬化了地面的工地上,卸貨時建筑材料與地面硬碰硬,極易產生揚塵和噪聲擾民問題。
7、注意城市植綠不要篩土
近年來,北京的綠化方式出現(xiàn)了大面積篩土的現(xiàn)象,原因是種植人工草皮需要細篩后的土壤。從保護城市環(huán)境與土壤生態(tài)的角度來看,篩土的做法不值得提倡,這是因為:篩土后,自然存在于土壤中的石塊和有機質被大量清除掉了,留下的只有細顆粒的土壤,這樣再造出的綠地會很快出現(xiàn)土壤板結問題。板結的土壤不吸水、團粒結構差,下雨時澇、無雨時干。板結土壤的透氣性不好,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昆蟲生存條件差,這樣的土質表現(xiàn)出明顯的沙化狀況,種植其上的草、灌木難以健康生長,樹木的根部因土壤透氣性差而壞死,引起樹木的倒伏。所以,篩土后建成的綠地經常返工,使綠化地區(qū)成為了城市中的揚塵源之一。若順應自然規(guī)律去為城市建綠地,即可方法簡單、花錢少、效果好且可持續(xù),主要方法是:利用城市本來存在的土地資源,在石頭多的土地上栽種樹木和灌木,在石頭較少的土地上撒上本土、自然、混生的草種,以建成城市中的擬自然植被區(qū)。這些區(qū)域綠化后的管理簡單,可供人們休閑,而且形成的自然草地耐旱、耐踏、不需養(yǎng)護、色彩隨季節(jié)發(fā)生自然變化,其美感和給人的親切感都將大大勝過人工鋪植的外國草皮,而且建造過程簡單,不會出現(xiàn)增加城市揚塵的問題。
8、注意利用社區(qū)居民自助綠化力量來為城市減塵
目前北京城市社區(qū)中仍普遍存在大面積的無植被的地帶,裸土區(qū)隨處可見,這些區(qū)域是社區(qū)的揚塵源并增加著社區(qū)的熱島效應。在社區(qū)中實行居民自助綠化是一個能讓社區(qū)中的裸露土地變成長滿植物的綠地的好辦法。近兩年,自助綠化在北京的幾個社區(qū)試行后,得到了居民的積極參與。居民自建的綠地對社區(qū)環(huán)境的降塵、降溫效果明顯。居民們還反映:有了自助綠化,業(yè)余生活的文明內容提升了,而且樂趣也大大增加了,還懂得了改善自己社區(qū)小環(huán)境才能改善北京大環(huán)境的道理,實在是一舉多得。這些試點的結果說明:在北京的居民社區(qū)中推廣自助綠化是一條花錢少、見效快、可持續(xù)并能得到群眾廣泛參與的好事情,可以在北京的各個社區(qū)中推廣開來。當千百個城市社區(qū)都變成綠色滿園的時候,北京城市的空氣質量一定會有明顯的提升。
致:禮。
北京綠色行動宣講團成員
李皓博士
2003年6月5日
(2003年6月6日提交致“北京市揚塵治理建議征集熱線”,2018年3月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