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舫
兩棲動物是一個包含很多物種的廣泛概念,其中既有現(xiàn)生物種,也有滅絕了的史前物種。現(xiàn)生的兩棲動物可分為三大類群,分別稱為有尾目(Caudata),無尾目(Anura)和無足目(Apoda)。
有尾目是最“典型”的兩棲動物,這是因為它們與其四足動物祖先在形態(tài)結構上最相近。有尾目的動物擁有一個圓柱形的身體和一條長尾巴,區(qū)分明顯的頭和頸,通常來說四肢的長度很接近。大部分的有尾目動物是陸生的,但是也有很多采用水生、穴居和樹棲的生活方式。有尾目也可以分為三個類群,大鯢、小鯢和蠑螈是典型的有尾目動物。
無尾目最明顯的特征是沒有尾巴,此外它們有一個強壯的身體,頭和軀干區(qū)分不明顯,后肢比前肢長且充滿力量。無尾目動物是數(shù)量最多的兩棲動物,在陸地、水里、樹枝和洞穴也都有它們的身影。我們常見的青蛙和蟾蜍都屬于無尾目。
無足目的典型特征是沒有四肢,它們從外形上看很想蚯蚓,細長的身體被數(shù)百條圓環(huán)狀皮膚褶皺覆蓋,有圓鈍的頭部和尾部。大部分的無足目動物生活在地下,也有少數(shù)是水棲的。中國只有一種無足目動物,就是生活在云南和廣西的版納魚螈。
?
兩棲類三個大類群的物種:有尾目、無尾目和無足目(圖片出處見文末)
現(xiàn)生兩棲類的三個類群與最古老的四足動物關系非常緊密,在分類學上都歸屬于兩棲綱。如今科學家們只能通過化石記錄來推測那些古老四足動物的特征,因此現(xiàn)生兩棲動物與化石物種之間的分類關系至今沒有徹底解決。從已有的形態(tài)和分子生物學證據(jù)來看,有尾目和無尾目動物之間的親緣關系最近,無足目和它們要離得稍遠一些,它們都是從原始的古兩棲動物演化而來。
不僅是現(xiàn)生兩棲類與化石物種之間的分類關系,現(xiàn)生兩棲類內部的分類也有很多問題沒得到解決。實際上,動物分類反映的是分類學家對動物形態(tài)、分子、行為和發(fā)育特征的一個整體認識,因此一旦有新的特征被發(fā)現(xiàn),都可能會是對現(xiàn)有分類系統(tǒng)的一個挑戰(zhàn),所以分類問題永遠不可能得到徹底解決。從現(xiàn)有得到廣泛承認的統(tǒng)計結果來看,無尾目是數(shù)量最多的兩棲動物類群,擁有28個科、352個屬和4837個物種;有尾目有10個科、61個屬和502個物種;無足目數(shù)量最少,只有5個科、33個屬和165個物種。從這些數(shù)字上我們能夠對現(xiàn)生兩棲類的分類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但是請一定要記住,這些具體的數(shù)字一直都在變。
小貼士
生物分類法:是科學家用來對生物進行歸類的方法?,F(xiàn)代生物分類的方法來源于卡爾 林奈的分類系統(tǒng),根據(jù)物種的特征來進行分類。生物分類的主要階層包含七個,從高到低分別為-界、門、綱、目、科、屬和種,再加上一些次級階層。以我們常見的蟾蜍為例,其分類地位可歸納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蟾蜍屬-中華蟾蜍”。
延伸閱讀:
http://en.wikipedia.org/wiki/Biological_classification
作者:葉舫
轉載請注明出處:
http://csar.blog.kepu.cn/
參考文獻
劉凌云, 鄭光美. 2009. ?普通動物學(第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兩棲動物: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phibian.
Gale Group Grzimek's Animal Life Encyclopedia 2
nd. Vol 06 Amphibians.
圖片出處:
(1) 有尾目:http://www.caudata.org
(2) 無尾目:http://tolweb.org/Anura/16963
(3) 無足目:http://www.photomazza.com/?Apo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