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兩棲爬行動物保護協(xié)會”擬面向全國致力于兩棲爬行動物科普知識宣傳與保護的志愿者協(xié)會。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兩棲爬行動物研究中心等相關部門的強力支持。協(xié)會立足于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兩棲爬行動物研究中心。協(xié)會計劃每年開展系列科普宣講活動,能與各個大學、研究所、自然保護區(qū)、動物園、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等機構展開合作。

海蟾蜍:冷血的同類殺手

從水到陸
2014年08月21日

作者:PSG

海蟾蜍(Cane toad,拉丁名Rhinella marinusBufo marinus),又被稱為甘蔗蟾蜍或美洲巨蟾蜍,是一種大型的兩棲動物,身體長度通常達到10厘米以上。海蟾蜍原產于拉丁美洲,后來被人為引入到了加勒比地區(qū)和澳洲大陸上。海蟾蜍在動物界由于兩件事出名:一是在引入海蟾蜍的國家和地區(qū),它們的種群數量經歷了快速的擴張,再加上缺少真正意義的天敵,因此成為了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嚴重的入侵生物;二是海蟾蜍作為一個著名的冷血同類殺手,受到了許多動物學家和愛好者的關注。
ct fig1

1. 海蟾蜍及其分布范圍(藍色為原棲息地,紅色如人為引入棲息地)

同類相食(cannibalism)是動物界中一個非常普遍的行為,有超過1500種以上的動物被發(fā)現(xiàn)有同類相食的現(xiàn)象。但與大多數動物只是偶然發(fā)生或間歇性發(fā)生比,海蟾蜍的同類相食行為發(fā)生在其蝌蚪階段,并且是持續(xù)和強烈的,它們的目標是同類的卵。值得注意的是,海蟾蜍蝌蚪不會對與它們同域分布的其它蛙類的卵下手,表明它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自己的同類。
有兩個理論可以解釋海蟾蜍的同類相食行為,即補充營養(yǎng)和消滅潛在的競爭者。對照實驗表明,以同類卵為食的海蟾蜍蝌蚪80%以上能夠在一個月左右完成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而在這期間每一只蝌蚪大概要吃掉35-59個同類的卵。與此相反,沒有吃同類卵的蝌蚪死亡率達到50%以上,即便沒有死掉,也沒有一只能夠在近兩個月之內完成變態(tài)過程。因此,以營養(yǎng)豐富的同類卵為食,對于海蟾蜍蝌蚪的生長和發(fā)育非常重要。此外,以卵為食不僅使自身的生長和發(fā)育加快,還能夠減少未來捕食和繁殖競爭對手的數量,以減小生存壓力。
ct fig2

2. 以同類卵為食的海蟾蜍蝌蚪

作為一個“杰出”的同類殺手,僅僅通過對卵的捕食來壓制后輩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海蟾蜍通常將卵產在泥濘且雜草叢生的水塘里,很多卵得以被很好地隱蔽而逃過一劫。因此,海蟾蜍蝌蚪還進化出了一種化學武器來對同類的卵進行面殺傷,通過向水中釋放化學物質以壓制對手的生長和發(fā)育。
為了深入了解海蟾蜍化學攻擊的生物學效應,科學家設計了嚴格的控制實驗來進行驗證。它們首先將海蟾蜍蝌蚪和卵放在同一個容器中,并用網紗將它們隔開,因此蝌蚪不能直接接觸卵,但它們釋放的化學物質可以透過網紗影響到卵。同時,有來自同一窩卵但是沒有放置蝌蚪的容器則作為實驗的對照組。經過72小時的孵化,所有的卵都孵化成了蝌蚪,此時將新孵化的蝌蚪轉移到更大的容器中進行生長和發(fā)育,5天之后開始檢測其生長和發(fā)育的指標。結果表明受到蝌蚪影響的卵所孵化的個體與單獨孵化的卵相比,平均體長降低了11%,體重降低了45%,而發(fā)育過程中的死亡率則上升了40%。這一結果表明,僅僅通過化學攻擊的方式,海蟾蜍蝌蚪就對同類的卵造成了有效的殺傷。
由于海蟾蜍作為入侵物種在澳洲等地造成了嚴重的生態(tài)災難,因此如何對它們進行有效控制成為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保護生物學家認為,利用它們自身的化學武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可能會是一個控制它們種群數量的可行方案。Anyway,通過物理捕食和化學攻擊的雙重手段壓制自己的同類,也算是一個不那么常見且值得關注的自然現(xiàn)象了。對于美妙的大自然,還需要我們更多的了解和關注。
?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csar.blog.kepu.cn/

參考文獻
1. Crossland et al. 2011. Why be a cannibal? The benefits to cane toad, Rhinella marina [=Bufo marinus], tadpoles of consuming conspecific eggs. Animal Behaviour 82: 775-782.
2. Crossland and Shine. 2012. Embryonic exposure to conspecific chemicals suppresses cane toad growth and survival. Biology Letter 8: 226-229.
3. Cane toad: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ne_toad
4. Cannibalism (zoology):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nnibalism_(zoology)
5. Williams. 2011. Cane Toad Carnage. ScienceShot.

圖片來源:
圖1:來自Wikipedia條目Cane toad (參考資料3)
圖2:來自ScienceShot: Cane Toad Carnage (參考資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