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作者

 “兩棲爬行動物保護協(xié)會”擬面向全國致力于兩棲爬行動物科普知識宣傳與保護的志愿者協(xié)會。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兩棲爬行動物研究中心等相關(guān)部門的強力支持。協(xié)會立足于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兩棲爬行動物研究中心。協(xié)會計劃每年開展系列科普宣講活動,能與各個大學、研究所、自然保護區(qū)、動物園、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等機構(gòu)展開合作。

再談氣候變化與兩棲爬行動物

從水到陸
2016年04月29日

科普團



在“從水到陸”專欄之前的某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氣候變化與外溫動物。再延伸下去,這個話題其實是一個非常糾結(jié)的存在。
兩棲爬行動物與氣候變化是怎樣糾葛在一起的?
首先,必須承認,氣候變化是一個事實。
其次,當前的氣候變化表現(xiàn)為氣溫的升高和極端氣候出現(xiàn)的頻率增加。
ccf-1

1. 再次強調(diào):氣候變化就是一個事實

對于動物來說,氣候變化的壓力會迫使它們想方設(shè)法去尋找仍然適合它們生存的地方,生態(tài)學上叫“生態(tài)位”。最直觀的方法,當然是遷徙!所以動物遷移能力的強弱,在氣候變化之下簡直是性命攸關(guān)的事情。
然而對于一些物種,它們要么本身遷移能力就很弱,要么難以逾越自然或人類活動給它們造成的屏障,在氣候變化到來之際就可能會面臨危機。很不幸,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就屬于這一類。因此,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在面對氣候變化的時候就顯得非常敏感。
ccf-2

2. 遷徙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直覺反應



更不幸的是,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當前都處于一個急速的衰減當中。兩棲動物就不用再多說了,它們的大規(guī)模衰減是全球性的,為此連NatureScience都已經(jīng)刊登了多篇報道。事實上爬行動物也不遑多讓,例如著名的爬行動物學家Huey就稱爬行動物中的一個主要類群蜥蜴為“新兩棲動物(the new amphibians)”以表明它們衰減的速率之快。
ccf-3-1

3. 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均處于大衰減的危機當中



疾病,棲息地丟失,人類活動……除了這些耳熟能詳?shù)闹挛R蛩?,氣候變化的因素到底占多大比重?
答案是非常重要。通過模型模擬發(fā)現(xiàn),氣候變化的持續(xù)會造成12-47%的蛙類和11-49%的爬行動物滅絕。這個威脅來勢洶洶,到2080年,可能就會有20%的蜥蜴類物種滅絕??傊瑪?shù)據(jù)分析將氣候變化與兩棲爬行動物的衰減聯(lián)系在一起。氣候變化會使得一些物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顯著下降,繼而形成強烈的自然選擇壓力,將大量物種淘汰出局。

看起來就是這樣,沒什么疑問。等等,好像這些所有的分析和模擬都是基于當前的物種而進行的,忽略了物種自身應對變化的潛力。那么動物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buffer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呢?生理學家認為動物自身的表型可塑性 (plasticity)可以做到,而進化生物學家則提出的方案是適應性進化(adaptive evolution)。
關(guān)于可塑性和適應性進化的細節(jié)大家可以去搜索或看我們以前的文章去了解。但在這里,關(guān)于這兩個方式到底起不起作用,或者起多大作用,學術(shù)圈內(nèi)一直喋喋不休,這就是問題糾結(jié)之所在。
表型可塑性幾乎可以發(fā)生在任何一個地方,包括行為、形態(tài)再到生活史。兩棲動物由于本身對環(huán)境變化就特別敏感,因此它們看起來有比其它類群的物種有更強的可塑性。例如dwarf salamander現(xiàn)在去產(chǎn)卵場繁殖的時間比起25年前整整推遲了76天,這種變化就可以視為是一種表型可塑性(當然適應性進化的因素也無法排除)。爬行動物亦然,關(guān)于蜥蜴性比、棲息地選擇和繁殖特征改變的例子也有很多。
適應性進化則需要個體有從基因到表型的一系列經(jīng)典“教科書式”的變異,產(chǎn)生更強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樂觀派的學者,例如Skelly等人通過計算認為兩棲爬行動物有足夠的潛力在50年內(nèi)提高3.2攝氏度的最高耐受溫度,這個速率足夠趕上氣候變化的步伐。但批評的聲音也隨之而來,認為這種預測高估了進化遺傳的潛力,物種可能等不到50年就滅絕了。比起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的進化潛力更令人擔憂,因為它們普遍的世代周期更長,需要的時間也更多……
無論怎么樣,表型可塑性和適應性進化都不能割裂來看。首先,表型可塑性的消長本身可能就是適應性進化的結(jié)果;其次,可塑性可能是適應的,也可能是非適應的,這些都需要通過個案來看。
總之,氣候變化與兩棲爬行動物這個話題現(xiàn)在仍然是處于這樣一個混亂紛擾的階段,看起來短期內(nèi)不會有什么統(tǒng)一的結(jié)論,一切都是由于生物體本身是一個太復雜的系統(tǒng),人類對它們的認識目前而言仍然是太膚淺了。大家就這樣爭吵著迎接氣候變化的到來吧…… :-)

中國科普博覽-從水到陸專欄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csar.blog.kepu.cn/

參考文獻

1. Chen I.C. et al. 2011. Rapid range shifts of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high level of climate warming. Science 333: 1024-1026.
2. Thomas C. et al. 2004. Extinction risk from climate change. Nature 427: 145-148.
3. Sinervo B. et al. 2010. Erosion of lizard diversity by climate change and altered thermal niches. Science 328: 894-899.
4. Urban M.C. et al. 2014. Plasticity and genetic adaptation mediate amphibian and reptile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 7: 88-103.